核磁,血管,磁共振,影像,脊髓
提問: 什么是核磁檢查
核磁檢查是磁共振嗎
医师解答: 是! 磁共振成像,俗稱核磁,是20世紀70年代末繼CT之后,借助計算機和圖像重建數學的進展和成果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醫學影像技術。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對核磁應用于醫學做出開創性工作的兩位科學家。現在,核磁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影像診斷中,人們對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   頭部檢查,核磁最好   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顱腦、脊髓等疾病,核磁是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可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膿腫、腦囊蟲癥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癥及硬化癥、椎管瘢痕等,核磁均有獨到之處。在頭頸部,核磁應用于眼、鼻竇、鼻咽腔、頸部軟組織,以及血管狹窄、閉塞、畸形、顱內動脈瘤的檢查。核磁在顯示脊柱椎間盤突出、退行性病變、肌肉、肌腱、韌帶、軟骨病變等也非常清晰。核磁可清晰顯示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圖像,也可用于檢查肝臟、胰腺、子宮、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腫瘤。   近年來,核磁不斷發展與完善,有許多特殊成像技術先后問世,更把其臨床應用價值推到一個新的高度。血管成像技術,可以很容易地使以頭、頸部血管為代表的中、小血管立體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血管造影方法。水成像技術,利用核磁對水信號的敏感性,可以三維顯示胰膽管及輸尿管系統。利用磁共振相位對比成像技術可以測定生理與病理狀態下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隨心動周期變化特點。質子磁共振波譜技術能夠無創傷性觀察體內組織、細胞代謝。彌散與灌注成像屬于功能成像技術,能夠有效診斷缺血和腦梗。   核磁不能替代CT   常見的醫學影像學檢查除了核磁,還有X線、B超和CT。這些技術各有特點:X線檢查應用最早,利用穿過人體的X線在感光片上留下的“人影”成像,獲得人體內部的信息;B超是依靠超聲波在人體內不同組織層面反射后,通過分析反射波獲得人體內部的信息;CT是利用計算機,分析X線從各個角度穿過人體后探頭收集的信息,重建出人體的內部結構;核磁是通過分析人體內組織在強磁場作用下磁化和去磁化過程中的變化,利用計算機重建人體的內部結構。核磁是其中技術最復雜、圖像效果比較理想、副作用較小的檢查方法。那么為什么醫生不用核磁代替其他檢查呢?   首先,身體內有金屬存在的人不能接受核磁檢查。金屬異物在強磁場中可能發生移動、扭曲,對受檢者造成危害,某些磁性植入物在磁場中可能消磁。在美國,有受檢者曾因體內安裝的心臟起搏器在強大磁力下折斷而死亡,還有受檢者在接受核磁檢查時,因眼部鑲入的金屬片在磁力的影響下發生移動導致失明。因此,醫務人員和受檢者在進入檢查室之前必須清空口袋,摘掉手表、耳環和眼鏡等容易被磁力吸引的物品;受檢者在核磁檢查前必須確定體內沒有殘存的彈片、子彈或其他輔助醫療裝置,以防對受檢者造成傷害。   其次,核磁所需的成像時間長,通常要半小時以上。受檢者在整個檢查過程中身體在檢查床上不能動,身體的移動會造成偽影,使重建圖像失真。一些危重病人或身體不能自控的病人不能接受核磁檢查,必要時可以使用鎮靜劑,入睡后進行檢查。另外,急癥病人不能在檢查上“浪費”時間,通常選擇檢查速度快的CT。   再次,核磁對一些組織的影像效果并不優于CT。CT在骨骼及鈣化的顯示要優于核磁,而且對骨折也更敏感。核磁由于檢查時間長,對胸、腹檢查受到一定限制。對質子密度低的結構顯示不佳,如肺、皮質骨。雖然尚無證據表明核磁對胎兒有害,但基于安全考慮在妊娠3個月內避免此項檢查。核磁的噪音使人緊張   最后,核磁檢查中有比較明顯的噪音,而且檢查時間長,對神經緊張或易恐懼者容易造成心理障礙。有不到10%的受檢者會出現幽閉恐懼感和心理問題,如壓抑、焦慮、恐懼,使核磁檢查難以完成。對噪音敏感或神經緊張的受檢者,可以用棉球塞住外耳道,緩解緊張情緒,必要時家屬可以陪同進入檢查室。   因此,醫生會根據受檢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采用核磁檢查,其目的是選擇最適合、最可行、最經濟、最可靠的檢查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aoz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