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脂肪肝,肝炎,脂肪,乏力,病因
提問: 我要提問脂肪肝,醫生即沒有開藥只是吩咐加強鍛煉身體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37●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工作單位體檢發現有脂肪肝,醫生即沒有開藥只是吩咐加強鍛煉身體,注意飲食.請問這樣行嗎?需用什么藥物治療? ●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這幾天感到腹部脹.且痛有一個星期. ●病史:無
医师解答: 您好:正常肝臟含脂肪量不超過5%以上,脂肪過量沉積在肝臟中稱為脂肪肝。常見的脂肪肝的臨床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乏力、食后上腹飽脹,有的體重減輕或增加,肝區疼痛,有些病人會有肝腫大或輕度腫大。 控制熱能攝入 對脂肪肝患者的熱能供應不宜過高。從事輕度活動的肝炎恢復期病人,每日每公斤體重可供給30-35Kcal熱能,以防止發胖誘發脂肪肝。對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公斤體重可供給20-25Kcal熱能以控制或減輕體重。 減少糖和甜食 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糧供應,適當補充蔬菜、水果等食品。 適當地提高蛋白質量 高蛋白膳食(1.5-1.8g/kg體重)可以避免體內蛋白質損耗,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并可糾正低蛋白血癥和防止肝細胞進一步受損害。 控制脂肪和膽固醇 脂肪太高,熱能難以控制,對減輕體重不利。對脂肪肝病人,全日食物和烹調油所供給脂肪總量不超過40g;對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等宜作適當控制。 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 補充對治療肝病有益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富含葉酸、膽堿、肌醇、尼克酸、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12、鉀、鋅、鎂等的食物和產品以促進和維持正常代謝,糾正或防止營養缺乏。 中醫治療脂肪肝   中醫治療脂肪肝有其獨特的優勢,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辨證求因、綜合施治,能起到很好療效。   現根據近年中醫辨證施治脂肪肝的文獻中,對比較集中較多的報道,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1、痰瘀阻絡,肝郁氣滯   臨床表現。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倦怠乏力、善嘆息、惡心納呆、并隨情志變化而增減,肝臟腫大或不大,舌質暗紅苔薄白膩,脈弦細。   病因病機。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氣滯、氣滯血瘀、痰濕內停,造成脂肪肝的發生。   治療原則。疏肝理氣,化痰祛瘀。   處方用藥。“逍遙散”加減:柴胡6克,全當歸、赤白芍、枳殼、廣郁金、丹參、延胡索、山楂、茯苓各15克,焦白術20克,川楝子、甘草各10克。   脅痛重者,加青、陳皮;氣郁化火者,加丹皮、焦山梔;傷陰者,加制首烏、枸杞子。   本方適用于肝炎后脂肪肝、肥胖型脂肪肝的治療。   2、痰濕內阻,肝郁脾虛   臨床表現。右脅脹滿,噯氣惡心、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厚白膩。脈濡緩。   病因病機。由于長期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情志失調,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運,濕濁結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濕阻于肝絡而成本病。   治療原則。疏肝健脾、祛濕化痰。   處方用藥。“家味溫膽湯”加減治之:丹參15克,陳皮9克,茯苓12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12克,蔻仁10克,炒枳殼6克,蒼術、白術各12克,厚樸12克,干姜6克,淡吳萸6克。   氣郁腹脹者加:枳實、大腹皮,枳殼;納差者加:神曲、麥芽等。   本方適用于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   3、痰瘀痹阻,肝腎虧虛   臨床表現。形體稍胖,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脅痛不舒、時有頭痛、手足心熱,口干咽燥,夜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因病機。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血脂失于運化,積于血中則為瘀為痰,痰瘀痹于肝,則為脂肪肝。   治療原則。滋腎益肝,化痰祛瘀。   處方用藥。制首烏15克,制黃精15克,枸杞子12克,仙靈脾12克,知母9克,黃柏12克,澤瀉15克,茯苓9克,丹參15克,姜黃9克,桑寄生15克等。   肝郁氣滯加:青皮、郁金、川楝子等;痰濕內阻加:青礞石、皂角刺等。   本方適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等病。   4、痰瘀互結,氣滯血瘀   臨床表現。素有消渴病、慢性遷延性肝炎,脅下肝腫大、質中拒按,納減乏力。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   病因病機。痰濕阻滯,日久氣滯血瘀,痰濁、瘀血、痹阻肝絡、致右脅刺痛和脹痛。   治療原則。益氣化痰,祛瘀散結為主。   處方用藥。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治之:黨參15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制首烏15克,青、陳皮各9克,延胡索12克,五靈脂12克,生蒲黃15克,莪術12克,姜黃9克,海藻10克,沒藥12克等。右脅下積塊較硬者:加鱉甲10克,穿山甲15克;納食不馨者:加焦山楂、谷麥芽、神曲等。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垂盆草、五味子等。   本方適用于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等,證屬氣滯血瘀者。孕婦慎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aoz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